2021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出征仪式后,水产学院8支大学生社会实践队在老师的带领下,以传承红色基因,科技支农惠农为总目标,充分发扬农科专业学子的专业特色和“不怕苦”的精神,陆续奔赴实践地,深入革命老区,走进生产一线,走进农村、农户、农田,开展了实地考察、学习宣讲、科普宣传等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和社会效益。
青马征途实践队以“传承红色基因,宣讲红色故事”为主题,在王鹏老师的带领下前往厦门、龙岩古田、长汀、上杭等红色教育基地,探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者的丰功伟绩。古今相照,以多种形式进行宣讲,以此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爱党之情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矢志奋斗的坚定信念。此次活动共上传5条视频至腾讯视频等平台,新闻稿3篇、推文6篇投稿至各大网站和报刊。截至7月26日,视频观看量为1949次;各报道阅读量约2700次。
环保中国·青春护河”实践队以“赓续红色基因,守护绿水青山”为主题,在吴成业和陈晓宁老师的带领下前往漳浦县下车村、英山村和官浔镇等地与当地政府进行交流,向居民宣传环保知识,与养殖户探讨尾水处理技术,并在鹿溪、南溪流域开展徒步巡河行动。实践过程中发现政府高度重视流域水质情况,居民对于“河长制”有一定的了解,且环保意识有所加强。实践队相关报道被水产养殖网、多彩大学生网等网站报道。
“温暖家访路”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围绕“红史领航 暖心走访 帮扶圆梦”主题,在刘馨怡老师的带领下先后前往龙岩永定、三明大田两地,开展了宣讲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党史知识猜谜,走访贫困生家庭,普及国家资助政策,参观红色基地系列活动。活动将宣讲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宣传国家资助政策有机结合起来,巧用猜灯谜的形式融入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党史知识,推动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和党史学习教育走进群众。
循绿鳗进实践队响应国家“强农兴农,振兴水产”的号召,在江兴龙教授的带领下深入养殖一线,先后探访了三明市清流县的数家养殖企业,提供养殖技术指导和水质检测服务等,并提出发展循环水养殖模式和尾水处理的相关指导意见。实践活动被相关网站如水产养殖网等采纳27次,并被水产前沿等行业权威媒体报道。
守鲎实践队以“保护濒危物种——中华鲎,保护海洋生态坏境”为主题,在翁朝红老师的带领下深入闽南部分渔村展开科普知识宣传,通过发放折页、标本展示、现场讲解、趣味问答等的方式,向群众介绍鲎的相关知识,传递濒危野生动物中华鲎及其栖息地保护的理念。活动还培养了一批小讲解员、与导游及当地环保人士合作,扩大了宣传。活动共上传4条视频至抖音,B站等平台,文章8篇投稿至各大型网站和报刊。截止7月27日,统计视频观看量为1895次;共计报道25次,阅读量约2600次。
碳访红林实践队以“资源生态双调研,知农兴农舒新卷”为主线,情系金浦,以佛昙镇为中心辐射漳浦县,在李元跃和陈融斌老师的带领下调研了当地的养殖资源和滩涂生态等情况。在五天实践过程中,不仅有与镇政府、村部、养殖协会的座谈;也深入养殖户群体,了解渔民的喜与忧,同时展开宣传活动,帮助红树林修复与优化。实践队的活动信息在大学生之声、多彩大学生网等多个网站累计有13篇的报道。
生态文明实践队(休闲渔业环保科技服务)通过探访平潭综合实验区自然资源局、融媒体中心了解平潭发展总体规划及媒体运作实践,在谢钦铭和陈融斌老师的带领下先后深入白胜村、上攀村等六个渔村进行实地走访,并针对各村情况提出了相应发展建议;与福建省建科院(平潭分院)对接为平潭发展共创美好未来。实践队的成果被中国自然资源报、今日大学生网、大学生之声网、平潭时报等报道,发布的抖音视频,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总浏览量在5000以上。
“闽丰紫菜”实践队本着“海藻兴农,良种先行”的目的,在王文磊和纪德华老师带领下前往福建省福清市小麦村,为福清融丰水产苗种公司带去坛紫菜新品系“闽丰2号”的贝壳丝状体苗种。团队成员与技术员交流和分享育苗经验,并深入探讨了九月份紫菜海上栽培的详细部署情况,为新品系的试种推广打下坚实的基础。实践活动被水产养殖网、爱开网等媒体相继报道,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火热的七月,水产学院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队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100周年纪念大会上对青年的希望,在红色文化的引领下,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走访调研、宣讲科普、干事创业。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农科专业学生勇敢担当的使命感和荣誉感,教育引导学生脚踏实地从事农科专业并建功立业,凝心聚力,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